【苴却文苑】第16期《勤俭的父亲》

日期:2024-03-20来源:转载点击:55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5/M00/09/C5/rBABBmX6SJWEaTElAAAAANDudyI294.jpg

勤俭的父亲

作者:普晓美 演播:金晓莹

父亲的勤俭是刻入骨子里的。

大年三十下午一点多钟,村里家家户户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年夜饭,我们家里还冷冷清清。母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父亲大清早就去大姚赶年货街还没回来。在我们焦急的等待中,终于听见父亲那熟悉的三轮摩托车喇叭声。父亲喜滋滋地和我们分享他的购物收获:甘蔗一大捆15元、本地山药一公斤7元、菠菜一大兜10元、大公鸡每公斤才30元......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早早地就在年货街上转悠,拿准了哪家货品好,只等着要散街了,商贩都着急回家过年大甩卖的时候,及时出手用最优惠的钱买好的东西。以上类似情形,经常在我家上演。

在父亲的观念里,饭桌上是坚决不允许有浪费的。无论好吃不好吃都要全部吃完。每一次收拾碗筷如果还剩着些,他总是要扒拉吃完,如果剩得多就要留到下一顿。家里的剩饭剩菜总是父亲包干,一开饭他总是要争着把饭头上的剩饭舀到自己碗里,把剩菜摆在自己面前,就着点汤吃得津津有味。

直到现在,父亲都会极力避免每一笔不必要的开支。每当家里有添置物品计划,他会首选去小南二手交易市场看看,有合适的才买、实在不行才买。家里的铁大门、水塔、书桌等很多物品都是父亲在二手市场上的收获。空水瓶、废纸板也不舍得丢,收集起来利用休息天拉去城里卖,再买些生活用品回来,以物易物,紧凑的生活安排得妥妥的。买东西时父亲绝对会货比三家,甚至是十家。他知道很多日常用的东西在旮旯小巷和小摊上更便宜,那些装修豪华的店铺他坚决不会去消费。他会因为几块钱差价耐心和老板砍价,经常在“你这个人太会讲价了”的夸奖声中圆满达成交易。

父亲是一个恨不得一块硬币掰成两块用的人,他去赶集从来不买东西吃,总是饿着肚子回家。多少次母亲心疼他,叫他不要那么省,想吃什么就买点,但他压根听不进去。有些时候实在赶不回来,他就会走很远路到白塔广场下快餐店10元管饱吃上一餐。

当年我考上大姚一中的高中,但总体成绩没有姐姐的好。那时候家里实在太困难了,村里好些人包括大舅都劝说父亲不要供我读书,但父亲非常坚定,说再苦再难也要把我们姐妹俩供出去。父母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空,那段路我们一家四口紧紧团结在一起,低矮老旧的土房子里时常充满欢声笑语。

记忆中,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都出自大姚临时农产品交易市场,那是一个沿街集市,划分为粮食区、百货区、活禽区。每到星期天赶集日,老百姓出点卫生费就可以自由交易,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异常热闹。父亲经常加入售卖粮食以及其他土货的行列,有时我也会跟着去卖。看着父亲娴熟地向买家介绍,我就开始满心期待,一旦卖出去更是抑制不住的高兴。时至今日,回想起那些卖货时光,内心还是无比的踏实和自豪。

父亲最大的“奢侈消费”大概就是喜欢买报刊杂志,这也是他唯一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资的东西。大姚县城新大街以及南门水井那两家报刊亭是父亲最喜欢光顾的地方,每一次都要停留很久。他轻轻地在报刊架前翻阅新到的报纸,直到把自己想看的看完了,才腆着笑脸和老板开口买过期的报刊,几元钱可以买一大摞。待到晚上结束一天的忙碌,他就如饥似渴地把宝贝们拿出来慢慢看,“哗……哗……哗”翻报纸的声音时常在我的耳畔响起。小小的木床架内侧总是堆满报纸,床架下也有一大堆。父亲经常把自己喜爱的报纸平平整整地压在床铺毡子下面,时不时拿出来回味。后来随着生活的变化,昔日热闹的报刊亭陆续关停,父亲的热爱被停滞了。好在村委会订阅了报刊,每一次路过父亲都要进去翻一翻,遇到心仪的就跟工作人员打声招呼带回家细细品读。

父亲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就是看时政新闻和天气预报。父亲是一个特别节约用电的人,人不在、天不黑是坚决不开灯的。可父亲每天下午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打开电视,云南卫视在《新闻联播》播放之前都有《天气预报》,熟悉的音乐前奏响起,父亲都会小跑到电视机面前认真听主持人的解说。作为庄稼人,时刻关心天气变化为农事作准备,是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的习惯。家里的电视基本定格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晚间新闻》等节目都是父亲最喜爱的。有些时候没空坐在电视机前面看,他就把电视机声音开到最大,边听声音边做事。看电视成为了他了解外界的主要方式,有些时政新闻父亲还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自从母亲来帮我带小孩以后,父亲变得愈发孤独,白天羊群陪着父亲,晚上电视陪着父亲。关了灯,一个人静静地看新闻,也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等醒了又接着看。第二天早晨又在《早间新闻》的播报声中开始一天的劳作。看到和我们工作相关的新闻,父亲就好好记下来,等放假回家总是要和我们探讨一番。两个女儿离他越来越远,这已变成他关心我们的另外一种方式。他像一棵老树,静静伫立在村头,时刻惦念着儿女、孙辈们。

父亲的勤俭是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无数点滴累积撑起了我们这个温暖的小家。我们一家人就这样相互扶持,向善、向上,一起面对前行路上的风风雨雨。

 

来源:永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转自:永仁融媒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